1. 雨花茶新茶價格
雨花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的門票價格為30元每人,1.3米以下兒童及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進入。雨花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由名勝古跡區(qū)、烈士陵園區(qū)、雨花石文化區(qū)、雨花茶文化區(qū)、游樂活動區(qū)和生態(tài)密林區(qū)六大功能區(qū)組成。近年來,新、復(fù)建了雨花閣、二忠祠、木末亭、乾隆御碑亭、方孝孺墓、辛亥革命人馬冢、甘露井、曦園、怡苑、梅崗等20余處名勝古跡和樓臺亭閣館。
2. 明前雨花茶的價格
南京地區(qū)采茶葉的時間是清明前,最好是最上等的茶葉,明后就是草青了,采茶的時間是上午,最好有露水,而且很嫩,一般到五六月份采的茶葉就是炒青,所以不值錢,明前的茶葉是雨花何碧羅春南京人喜歡南京的雨花茶,所以雨花茶是我最愛喝的哈哈哈哈
3. 雨花茶新茶價格多少
實體店也有很多,這時候就得擦亮眼睛了?,F(xiàn)在南京有三十幾家有原產(chǎn)地標識的,一定要認清楚
一般有這個的都是真的,但是也保不準賣家那假茶裝進去。江寧的種雨花茶的比較多。橫溪那一帶有茶莊。
你可以找找這家,還是相當不錯的,。不過現(xiàn)在買新茶好像很難買了,三四月份買雨花茶是最好的季節(jié)!
4. 雨花茶價位
南京雨花茶一葉和二葉比例15比5其價位約900元一斤。
5. 雨花茶新茶價格及圖片
明前茶指的是清明節(jié)前采摘制成的茶葉,明前茶一般指的是綠茶,而明前茶的品種有西湖龍井、碧螺春、信陽毛尖、蒙頂甘露、漢中仙毫、雀舌、竹葉青、恩施玉露、黃山毛峰、廬山云霧、日照綠茶、安吉白茶、都勻毛尖等。
明前茶茶樹經(jīng)過了一個冬天的休養(yǎng),本身物質(zhì)含量就較豐富,再加上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,茶樹發(fā)芽數(shù)量不僅有限且生長速度較慢,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(chǎn)量很少,故坊間也有“明前茶,貴如金”之說。
簡單點說,明前茶本身質(zhì)量不錯,但是產(chǎn)量比較小,上市時間又早,所以對消費者有著不小的吸引力。
我國產(chǎn)茶區(qū)域的分布,根據(jù)氣候差異可分為
1、西南茶區(qū)-貴州、云南、四川等
2、華南茶區(qū)-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等
3、江北茶區(qū)-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山東等
4、江南茶區(qū)-浙江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南部、江蘇南部以及湖北南部等
明前時節(jié)采摘、制作的綠茶品種較多。
常見的有西湖龍井、碧螺春、安吉白茶、黃山毛峰、竹葉青、恩施玉露、都勻毛尖、蒙頂甘露、信陽毛尖、日照綠茶、六安瓜片、古丈毛尖、廬山云霧、南京雨花茶、青城雪芽、滇青茶、素毛峰、漢中仙毫、桂林毛尖、金壇雀舌、千島玉葉、雁蕩毛峰等。
明前茶的外在優(yōu)點
經(jīng)過一個漫長的冬季,茶樹體內(nèi)的養(yǎng)分得到充分積累,加上春季氣溫低,茶樹生長速度緩慢,因此,發(fā)芽數(shù)量多、芽密且壯、嫩度好、葉張厚。
而且春茶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,無須使用農(nóng)藥,茶葉無污染。
因此春茶,特別是早期的春茶,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(zhì)最佳的。
眾多高級名綠茶,諸如西湖龍井、洞庭碧螺春、黃山毛峰、廬山云霧等等,均采制春茶前期,尤其是明前采制的茶葉,更是名優(yōu)茶中的極品。
明前茶的內(nèi)在優(yōu)點
趕在明前制成的茶葉內(nèi)含物豐富,水浸出物含量高,葉綠素含量也高,尤其是葉綠素含量較高,因此制成的綠茶色澤綠潤,沖泡后如片片竹葉,視覺觀賞效果好。
而且,明前茶中氨基酸的含量相對于雨后茶更高,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的揮發(fā)性成分含量較高,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,使得茶葉入口香高而味醇。
6. 南京雨花茶新茶什么價
草編藝術(shù)
上溯百年,巴黎“萬國博覽會”上連云港市贛榆縣的麥秸團扇,以其不同凡響的奇巧構(gòu)思獲得三等獎,徹底風光了一回。草編工藝品是連云港工藝美術(shù)的拳頭產(chǎn)品之一,目前連云港市有數(shù)萬人從事草編加工。
人們還采用草柳混編、柳紙混編、柳瓷結(jié)構(gòu)等方法,生產(chǎn)籃、筐、花盆、花架、工藝裝飾品等高檔工藝品,因其編織精巧而暢銷海外。
葛藤粉
連云港葛藤粉,為山民采云臺山野生葛藤根,洗凈搗碎,放于水中搓揉攪動,使其淀粉分出沉淀,涼干而成。云臺山葛藤粉潔白細膩、金星閃爍,溫水調(diào)勻,開水沖熟,粘稠,呈半透明狀,令人望而生津。
云臺山葛藤粉含有葛根素、葛根素木糖、大豆黃酮、大豆黃酮貳B一谷甾醇、花生酸等,有解熱和降低血糖、化痰生津功能,沖服可治煩熱、口渴、喉痹等癥。葛藤的根及其粉、花還是解酒良藥,如《鏡花緣》中所說,“葛根最解酒毒,葛粉尤佳……唯有海州云臺山所產(chǎn)最佳”。因此,港城云臺山葛藤粉聲譽頗高,被視為珍貴藥用補品,遠銷全國各地。
金鑲玉竹
金鑲玉竹為竹中珍品,其珍奇處在那嫩黃色的竹竿上,于每節(jié)生枝葉處都天生成一道碧綠色的淺溝,位置節(jié)節(jié)交錯。一眼望去,如根根金條上鑲嵌著塊塊碧玉,清雅可愛,故古海州志中稱其為“金鑲碧嵌竹”。
云臺山上的金鑲玉竹分布較廣,生長旺盛,以花果山最多,而 緊靠三元宮的屏竹禪院一帶尤為繁茂。因此,1993年6月,我國發(fā)行一套《竹子》特種郵票時,特將云臺山金鑲玉竹列于4枚中的第2枚。不久,金鑲玉竹郵票碑便也豎到了去屏竹禪院的路口,成了花果山特有一景。
連云港涼粉
豆類或山芋的淀粉,加適量水稀釋成糊,煮熟后冷凝成塊,俗稱“涼粉’。連云港的涼粉種類多,有豌豆粉、綠豆粉、山芋粉等,爽口清香味濃。涼粉的制作各人有各人的竅門,往往秘不示人。涼粉的吃法一般有熱吃、冷吃兩種。熱吃,是把涼粉放在燒熱的平底油鍋上,略煎一下,等底部有一層焦黃的皮后取出切塊食用。冷吃,即將涼鉛直接食用。吃前,將涼粉切成塊狀,或刨成面條狀,還有事先用漏勺漏成“娃娃魚”狀,放入清水中,待吃時取出,根據(jù)顧客的口味放佐料,如放醬油、醋、麻油、蒜泥等;喜歡吃辣的人,還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醬,風味獨特。夏季吃涼粉消暑解渴;冬季熱吃涼粉多調(diào)辣椒又可祛寒。來連云港不嘗嘗涼粉,確是一件憾事。
連云港柳編
連云港柳編工藝品歷史悠久,據(jù)《贛榆縣續(xù)志》附編記載:民國5年土城的“柳婆羅”(當?shù)亓幹破方y(tǒng)稱)參加國際巴拿馬賽會,獲四等獎。柳編藝人編制柳制品是在“地窖子”里進行的。人在地窖內(nèi)扳柳,保溫又保潮,編制的工藝品質(zhì)地好,不易折斷。
柳編藝人以東方睿智和匠心獨運的技藝編織出的工藝品形態(tài)各異,爭妍斗奇,既可觀賞,又實用。特別是柳編貝雕花卉工藝品,其制作精湛,構(gòu)思獨到,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睞。如今,連云港柳編以其新、奇、巧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水晶工藝
連云港市東??h是中國的“水晶之鄉(xiāng)”。這里水晶以白色為主,也有煙、茶、黃、粉紅和紫等諸色。還有晶體內(nèi)含有毛發(fā)狀的“發(fā)晶”,含草木狀的“草木晶”,含水珠的“水膽晶”。
除眾多自然天成的水晶觀賞石以外,水晶制品也很出名,既有“精衛(wèi)填海”、“送子觀音”等神話人物,又有奔馬、拓荒牛等擺件;既有水晶酒具、眼鏡等實用品,也有水晶項鏈、胸花、戒指等裝飾品。
據(jù)專家研究,水晶有清熱、解毒、過濾有害射線等特點,所以水晶項鏈和眼鏡作為保健裝飾品受到人們的青睞。水晶又是純潔的象征,是饋贈友人、戀人的佳品,為人們所珍愛。
湯溝酒
“南國湯溝酒,開壇十里香”,這是古人對湯溝酒的贊譽。湯溝大曲成名于明朝末年, 1915年榮獲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銀質(zhì)獎。1924年,湯溝大曲已遠銷日本、東南亞一帶。如今,湯溝酒廠已為大型國有企業(yè),生產(chǎn)四大系列36個品種的“湯溝牌”大曲和蛇類營養(yǎng)保健液系列產(chǎn)品。湯溝酒無色透明、容香濃郁、酵甜甘冽、回味持久。湯溝系列酒曾8次獲全國金獎,15次獲銀獎,4個產(chǎn)品通過國家方圓標志的認證。在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,湯溝特曲力挫群雄,被評為第5名,原8大名酒有4個評在其后。1984年湯溝酒還被我國首次赴南極考察隊選中,帶到南極飲用。
汪恕有滴醋
汪恕有滴醋為清朝醋師汪恕有所創(chuàng),始產(chǎn)于康熙十四年(1675年)。該醋香味濃醇.風味獨佳,一問世即聲名遠揚,300多年來,盛譽不衰。
汪恕有滴醋以紅高粱為主原料,在配方和制作上十分考究。醋的色澤鮮明,無渾濁,酸度濃醇,酸而不厭,含有多種有機酸和高級醇,有健脾開胃,增強食欲,幫助消化,消毒滅菌及舒筋活絡(luò)的獨特功效。
海州知州曾以汪恕有滴醋供奉乾隆皇帝,乾隆品嘗后大加褒揚,并賜為“貢品”。著名文學家袁枚聞?wù)f后,親自將全國各地名醋仔細考校,確認“以板浦醋為第一”,并寫進他的烹任名著《隨園食單》中。此書在中國和日本多次再版,影響甚遠,故留下了“乾隆帝嘗滴醋,袁才子寫名著,汪恕有招牌豎”的佳話。
當今,汪恕有第十一代傳人汪宗遂經(jīng)營的汪恕有滴酷廠又開發(fā)出了醒酒醋、姜汁醋、保健酯等系列產(chǎn)品,行銷十幾個省市及臺灣、香港等地。
玉蘭花
玉蘭花,為落葉喬木觀賞花,有白、紫兩種。港城以白玉蘭為多。
白玉蘭,俗稱‘應(yīng)春花”、“望春花”?;ǚ倍螅烙^典雅,清香遠溢。連云港有全國之最的玉蘭花王:南云臺山之東磊延福觀周圍有四株白玉蘭,高約十六七米,胸圍粗者近3米,細者1米許,有3株樹齡已800多年,另一株也有200多年。四者相距不遠,恰似一玉蘭王家庭。每當花期,天生麗質(zhì)之花朵,占滿老樹虬枝,如云如雪,得巍巍云山相襯,更富有詩情畫意。自1985年以來,每逢舉辦清明東磊玉蘭花會時,登山賞花人,總是蜂擁而至,一睹玉蘭家族之風采。
云霧茶
云霧茶,是連云港市特產(chǎn),歷史悠久,品質(zhì)優(yōu)良。
《金史·食貨志》就有章宗承安四年(1199年)三月于海州(今連云港市)“置一坊造新茶”的記載。清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,沈云霈、宋治基等在籍士紳,集資開發(fā)云臺山,興辦“樹藝公司”,栽培云霧茶,所產(chǎn)茶葉曾獲南洋勸業(yè)會獎。
近幾年,云霧茶獲得較大發(fā)展。全市已有茶田近2000畝,年產(chǎn)云霧茶近百擔。云霧荼制作工藝科學規(guī)范,從鮮葉采摘、殺青、揉捻、整形干燥,到泡制都有嚴格的技術(shù)要求。1980年,在江蘇省品茶會上,以其條索緊圓、形狀似眉、鋒苗挺秀、潤綠顯毫、香高持久、滋味鮮濃、湯色清明、葉底勻整之特具品格,與南京雨花茶、蘇州碧螺春并列為江蘇省三大名茶。
經(jīng)專家鑒定,云霧茶富含茶堿、茶丹寧、維生素。飲用云霧茶,可以提神解渴、清暑利尿、消脹、去膩降壓、消除疲勞、增進記憶。
7. 雨花紅茶 價格
南京雨花茶,注冊商標“中山牌”。
是60年代我國綠茶中嶄露頭角的新品名茶。
因產(chǎn)于江蘇省南京市的產(chǎn)有晶瑩圓潤、五彩繽紛的雨花石的雨花臺而得名。
從1958年開始研制,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。
雨花茶的采摘精細,要求嫩度均勻,長度一致,具體標準是采摘半開展的一芽一葉為原料。
【產(chǎn)地】 南京市郊,花茶產(chǎn)區(qū)屬寧鎮(zhèn)丘陵區(qū),崗巒起伏,海拔僅60米上下,酸性黃棕色土壤,年均氣溫15.5℃,無霜期225天,年降水量在900~1000毫米。
南京雨花茶的產(chǎn)區(qū),已由原產(chǎn)地南京中山陵和雨花臺園林風景區(qū)擴大到棲霞、浦口郊區(qū)和江寧、江浦、六和、溧水、高淳等五縣。
生產(chǎn)工藝已由全部手工操作,逐步走向機械化生產(chǎn),質(zhì)量逐年提高,年產(chǎn)量已達8~9噸。
特點】 雨花茶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,茶葉外形圓綠,如松針,帶白毫,緊直。
【特征】 雨花茶沖泡后茶色碧綠、清澈,香氣清幽,滋味醇厚,回味甘甜。
緊、直、綠、勻是雨花茶品質(zhì)特色。
【采制工藝和茶質(zhì)】 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,不采蟲傷芽葉、紫芽葉、紅芽葉、空心芽葉。
采后鮮葉避免日曬,及時加工,按炒青綠茶制法,經(jīng)輕度萎凋,高溫殺青,適度揉捻,整形干燥等工序,再經(jīng)圓篩、抖篩、飄篩,分成特級和1~4級四個等級。
雨花成品茶形似松針,緊直圓綠,鋒苗挺秀,色澤翠綠,白毫顯露,以熱水沖泡,葉底均嫩,滋味鮮涼,氣香色清,有除煩去膩,清神益氣之功效。
1982年在商業(yè)部召開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,被評為全國30種名茶之一。
1983年獲江蘇省優(yōu)質(zhì)產(chǎn)品獎。
1985年由農(nóng)牧漁業(yè)部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優(yōu)質(zhì)名茶評選會上,再次被評為11種優(yōu)質(zhì)名茶之一。
1986年、1990年在全國名茶評選會上,又接連兩屆被評為全國名茶。
200元左右。
8. 正宗南京雨花茶價格
南方的城市大都會有自己的茶,南京作為六朝古都,金陵城里的雨花茶令人聯(lián)想到暮去的王氣與久遠的詩篇。南京人就喜歡他們的雨花茶,這是一款甘醇微帶苦味的茶。江南的秀氣有別于西南的大山,江南的綠茶多婉約秀氣,
南京的雨花茶卻是在秀氣中又有深一點的甘苦交融。
幾次來南京,都與茶季錯過。這一次專為訪雨花茶而來,來時恰好清明。今年時節(jié)早來,茶味卻來得晚。這個時間段的茶樹剛剛萌發(fā)新芽。南京老崔茶館的崔波兄請我吃完南京的大碗皮肚面,就帶上我去尋訪雨花臺園林風景區(qū)的雨花茶了。據(jù)他介紹,雨花臺園林和中山陵的雨花茶,是最有代表性的原產(chǎn)區(qū)了。
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臺園林風景區(qū),自古為江南登高攬勝之地,山崗上有五彩石。天雨曼陀羅花是梁武帝時的傳奇典故。當年在聚寶門外崗阜最高處,有云光法師講經(jīng)于此,感天雨賜花天廚獻食,故以名其臺。
雨花臺園林景區(qū)春光正暖,園林里還能種茶,估計在別的城市非常少見了。四月春光里,紫色的二月藍在茶園傍怒放,而粉紅的櫻花正濃云一般地掛在枝頭。 雨花臺風景區(qū)茶廠,這里的老員工在茶廠里一呆就是二三十年了。每到茶季,都能看到他們辛勞的影子,他們的手上會有厚厚的繭以及沁入指甲的綠,揉捻的斜紋竹席上的茶汁早已把席面染紅。茶廠有著名的制茶師向伯榮,她多次獲得江蘇手工針形炒青綠茶的一等獎,2015年被江蘇省農(nóng)業(yè)委員會評為江蘇省針形類綠茶手工制作大師,以保證手工炒茶的技藝不會中斷。在機器制茶成為大勢所趨的時代,手工技藝就顯得更加珍貴了。
南京產(chǎn)茶的歷史已然久遠,當年詩人皇甫冉送茶圣陸羽到過棲霞寺,至今猶傳唱著“布葉春風暖,盈筐白日斜”。但雨花茶這種特殊造型的炒青綠茶的歷史并不久。這緣于1957年,南京要求創(chuàng)制名特茶立項,以紀念雨花臺烈士。
1958年,江蘇省內(nèi)制茶專家云集南京,以中山陵茶園為試驗基地,開始了創(chuàng)制過程。1959年春,有人提出以鐮刀斧頭的形狀,有人建議用花瓣形或玉珠形,只是在實際實驗中,這些設(shè)想都難以實現(xiàn)。時任名茶創(chuàng)制組長的俞庸器,無意中看到雨天的松樹松針,頓時有了靈感。松樹四季常青,品格不凡,正好可以改進搓條技術(shù),做成松針狀。這一試想,終于改變了雨花茶的品質(zhì)特性。當年,為了集思廣益,名特茶創(chuàng)制委員會要求雨花臺烈士陵園茶場、江寧茶場、棲霞山茶場等十幾家茶林場也參與松針形新品茶的試制。從此,南京雨花茶與國內(nèi)湖南安化“松針茶”、湖北恩施雨露等成為有名的針形茶,這就是“著名三針”。
每到茶季,向伯榮師傅都會與茶廠的炒茶師一道,將茶季里最好的一芽一葉初展的茶青,在炒鍋內(nèi)手工殺青炒制。每次投入半斤多的鮮葉,細細地炒青,起鍋揉捻,理條、搓條、拉條,以成就雨花茶的緊細圓直滑的松針形,珍藏手工炒制的甘醇鮮活的茶味。也因此,南京人對這樣的雨花茶趨之若鶩,貴一些也要搶著買。 雨花茶博物館,也在雨花臺景區(qū)內(nèi),收藏著古老的木質(zhì)銅紋揉捻機和老式的風選機。除了雨花臺景區(qū)茶廠,了解雨花茶必須要去的就是中山陵茶廠了。中山陵茶廠和雨花臺茶廠都是于1958年研制1959年生產(chǎn)出形似松針的雨花茶,這兩家老廠的手工茶很是珍稀,那些少量的明前手工茶一斤能賣到五六干元呢。
這一天,中山陵園茶場的年輕廠長,正安排炒茶師們在傳統(tǒng)的梅花灶前炒制松針形新茶。從1 959年的4月開始,這款茶如松針,鋒苗挺秀,白毫隱露,色澤碧綠的雨花茶在這里也生產(chǎn)有近一甲子了。
中山陵茶廠有五口并排的梅花灶,以平底鍋炭火炒青理條,這是最傳統(tǒng)和講究的{咼與火。而中山陵的茶園,也有大片的梅林,茶芽萌發(fā)之前,梅花的馨香已沁滿園林。
傍晚時分,鮮葉已經(jīng)采摘回來,大家排隊稱量計數(shù)。采茶工來自安徽、江西以及蘇北地區(qū),因為采摘的標準非常嚴格,一天也就來一兩斤的鮮葉,適度攤晾后殺青,手工炒一鍋茶一個多小時,也就二兩量。中山陵茶廠的品牌久產(chǎn)量少,茶葉基本不愁賣。
走訪兩家茶廠,都還保留著傳統(tǒng)手工藝。傳統(tǒng)的雨花茶手工加工工藝,第一步在于殺青。殺青在口徑大約60公分的鍋內(nèi)進行,{咼溫120~140℃,掌握“高溫殺青、嫩葉老殺、老葉嫩殺、嫩而不生、老而不焦”的原則,當葉質(zhì)柔軟、透發(fā)清香時即可,這一步工藝歷時5、6分鐘。之后出鍋揉捻以利于做形。有很多綠茶為了便利,往往在鍋里揉捻,如果果膠質(zhì)粘在鍋里,反倒影響品質(zhì)。雨花茶講究出鍋后在特制的竹簾上揉捻,揉捻時邊解塊3、4次,這步程序不到10分鐘完成。
整形是雨花茶的重要工序了。手工搓條,是形成外形的關(guān)鍵技術(shù)。在揉捻成條的基礎(chǔ)上,搓理成緊細、渾圓、挺直、光滑的松針形。在約80℃的熱鍋中涂抹少許烏桕油,投葉量約七兩,先是翻轉(zhuǎn)抖散,理順茶條置于手中輕滾轉(zhuǎn)搓條。后來把鍋溫降低,五指伸開,雙手合抱葉子朝一個方向,看起來很用力的樣子滾搓,約20分鐘后,轉(zhuǎn)入拉條。
所謂拉條,手要搓起泡的,是個很枯燥的工藝活,南京雨花茶講究外形的緊細圓直,這個工藝絲毫馬虎不得。在中山陵里茶廠里看到,在茶廠已經(jīng)三十多年的老阿姨的眉毛粘滿茶毫,她動作嫻熟而輕快。稍加鍋溫后,手抓葉子沿鍋壁來回拉炒,理順拉直茶條,搓緊、搓圓。這一步驟十余分鐘,九成干時起鍋攤冷,即為毛茶。下一步即是和其他很多綠茶一樣去片、末,分級,烘焙至足干。
中山陵茶廠附近就是茶園,茶園多處于密林之下,有櫧葉種、鳩坑種、福鼎大白、龍井長葉和43號,傍晚陽光透過林葉隱約于茶園間。這里還有一片老茶園,據(jù)說是宋美齡親手種下的,時至今日依然吐露新芽。此處為海拔兩三百米的市郊,這個下午顯得安靜。
南京城藏著許多過往的故事,過往的兵燹之災(zāi),又于瓦礫荒煙中重起的繁華,交織如夢。天快要黑下來,空中飄布細雨,金陵城里繁燈如織,原來每一座城市也有它的甘苦之味。
喝一口今春的雨花茶,針狀顯毫,帶著剛剛炒好的茶香。這些松針的外形,帶上了時代與時間的色彩。雨花茶透著濃厚醇爽、愛恨分明的滋味,怪不得喝習慣的人,一定要等著這些春茶的到來。